阅读记录

第111章、做客上官家[2/2页]

时光苍老了谁的等待 浅春花思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以将您喜欢的这丫头片子给你取回来。”文燕的回答乱七大八糟搞的大家想笑又不好意思。
      老妈用汤羹舀个包心鱼丸放女儿盘子里,随后像帮夏欣妍一般数落道闺女。“这丫头没正行。给你个鱼丸堵堵你的嘴。”
      “现在生活好了,想吃什么都有,鱼丸里还夹肉。想当年我小的时候肉是奢侈品,买点肉还得要肥的,回家榨油,熬完油的枯肉才炒菜。”
      上官文燕觉得老爸说的夸张。“爸,你说的是那朝那代的事啊?”
      “改革开放前啊!那时小孩每月才24斤定量的粮食。定量懂吗?”文燕爸爸对着上官文燕和夏欣妍问。
      上官文燕摇摇头,夏欣妍回答。“不知道?”
      “定量就是国家给城市居民规定供给的,写在粮本的。”文燕母亲帮着解释。
      “是,居民一个月30斤,学生只有24斤。其中还配6斤地瓜干。如果家里有半大小子的到月底就得拉饥荒,找别人家借粮票或粮本。”
      “那就多吃肉少吃饭。”在上官文燕看来这根本不是问题。
      妈妈抢过话头。“想的美!那时一斤猪肉得7毛多钱一般人家买不起。”
      三个闺女相互望望一脸愕然!“七毛太便宜了吧?”时代的不同让三个女孩很难感同身受。
      “那时物价低工资也低,月薪过百元的都得是革命老干部或者公私合营过来的老技术工人。现在不同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你们动则上千,或大几千的工资。别说粮食,肉都可以天天吃。这都得感谢邓小平改革开发的政策好啊。”
      “要拿现在的工资去哪个时代花多好!咱们个个是腰缠万贯的财主。”夏欣妍美美地想象着穿越的事。
      上官文玲不确定地问。“听说哪个时代的人都比较单纯。”
      “那时国家还不开放,什么都凭票,凭证,信息也没这么发达。消息来源主要靠报纸。所以,人们相对单纯一些。到了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有的人家有了电视人们的思想才逐渐被解放。”历史在经历过的老一辈人眼里如数家珍。
      “小夏应该和文燕差不多大吧?”文燕妈妈插话。
      “她就比我大三天!”夏欣妍伸冤似地道白。
      “我听着你一口一个姐姐以为文燕比你大很多呢?”
      “是她逼我喊的,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三天就是三年。”夏欣妍的“控诉”引得大家笑成一团。
      “这孩子,光欺负人。”
      妈妈的教育这回遭到文燕的反对。“这你们可冤枉我,她抢下铺,让我睡上铺,那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嘛。”
      两人的混乱先把文玲笑岔了气。“我可服了你俩,这都那对那啊!”
      “小夏的父亲应该和我岁数差不多?有机会…。”大家笑声未停文燕父亲忽然说了句令三个女孩大惊失色的话!
      文玲脸色突变。“爸!”
      “怎了?”空气仿佛凝固了。
      “叔叔,对不起!我父母去年过世了。”夏欣妍歉意地坦白文玲惊呼的原因。
      “怨我了,这事整的!”文玲爸爸是个开朗的人,在区街做群众工作每天接触琐碎的事多,也是见多识广的人,他很快调整情绪,没计较,主动揽责表示歉意!
      “是我不好,不该这个时候串门。”
      夏欣妍说着就要站起身却被上官文燕拖住。“不要紧的,我爸妈没那么多事!”
      “别难过,别难过!若不嫌弃这以后就是你的家。”女人心底柔软,上官文玲的妈妈抢过话头,极力掩藏大家瞬间的尴尬。
      “对!这以后就是你的家。和燕子一样常回家看看。”文燕爸爸努力缓解着气氛。
      “谢谢叔叔,谢谢阿姨!”
      “多个千金这是招财进宝的大喜事!喝酒!”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111章、做客上官家[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