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祁也点头,他倒十分认同杨云亭的话,“父皇毫无根基之人却能执政三十栽,凭的就是一个忍字!谋算其次!”
一个君王。总会有几分血性和报复的!
皇帝继位之时,世族把持朝政,朝臣心思各异,没一个好东西,各种势力各自为政,乱做一团,皇帝却凭着一己之力压制了局面。
关于过去种种,杨云亭虽未亲见,但偶尔从祖父的只言片语之中,其中的艰难险阻惊心动魄她也可以窥见一二。
她不得不承认,狗皇帝是个好君王,“你父皇是个有才干的,先帝留给他这么一堆烂摊子,他也把那些杂碎料理得差不多了。平定内乱,轻徭薄赋,兴建水利,开茶马道,壮实业普诗书……虽有过错,刑法严苛,几桩冤假错案,但也当得上一个贤明的君主了。”
大渝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到如今的安居乐业富足殷实,从之前的蛮横无理到如今的知礼明节,虽达不到路不拾遗,老有所依,却也做到了人人衣食足,偷盗掠夺之事不过百一。
可惜的是,十几年前,那几桩冤假错案,一声令下,泰丰血流成河,白骨成山。
杨云亭心情陡然沉重起来,赵元祁搂着她,安抚着她,但也不忘为皇帝正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有些错也不是他一人铸就的,底下的人知情不报,阳奉阴违。”
杨云亭也没有揪着不放,当年泰丰案错综复杂,局中人如同迷雾中行走,偶得光亮也分不出是真是假,她笑道:“偏偏你父皇就不下那罪己诏!当初那些朝臣把他逼得寝食难安,他也不下。”
泰丰案一年之后涉事人员的沧海遗珠陈子敬后来的陈状元潜进京城告御状,又有杨青石杨大伯死谏,泰丰案得以重审,这才让那十万冤魂得以安息。
泰丰案滋事体大,君王之误在于不能明辨忠奸,以至民怨沸腾。适逢泰丰大旱,被不臣之人视为君王昏庸以至苍天降罪。
那时民智并不如如今开化,此言一出,一呼百应,君王成为众矢之的,大渝暴乱频起!
群臣奏请皇帝下罪己诏,平息民怨!后来竟以绝食相逼!
但赵司靖丝毫不为所动,和群臣死磕到底,派杨青亿各处平乱犯上作乱者杀无赦。最终此事以饿晕了十几个大臣和那些魑魅魍魉被杨青亿一一绞杀而告终。
赵元祁跟在太后身边,关于罪己诏,太后并未发表任何意见,只默默地陪着皇帝听着众位大臣那些之乎者也的劝谏!
那时,本已经疏远多时的太后和皇帝又重新开始相依为命的靠在一起,而他也终于得了父皇的一次正眼,“这是祁儿吧?都这么大了。”父皇抚摸着他的头如是说,犹如一个慈父。
他已经记不清当时和父皇相处的情形,但大底总是快乐的,伴着点点温情。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差点儿溺死镜湖,幸好,幸好当年有个小姑娘不顾一切的救了他……
想到此处,赵元祁便将杨云亭拥得紧密一些,埋于她的脖颈,轻轻蹭着她的秀发和肌肤……
……
第176章 泰丰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