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那他们是哪里来的钱?”
      “不知道!”
      “……”
      一众街坊邻居议论疑惑了一阵,突然一个人说道:“对了,最近好像没听见沈千三和陈淑亭吵架了!”
      他这么一说,立即有不少人附和。
      “是啊,好久没听见他们吵架了!”
      “我最近还经常看见他们两口子一起出去一起回来,好像很和平的样子。”
      “还有,丹丹好像上学了!”
      “对,我早上看见她背着书包的!啧啧……还是那种高级书包。”
      “你们这么一说,他们家最近好像变化了不少啊!”
      “是啊,好像是有钱了哟,不然的话,怎么突然间就不超级了,孩子还上学了呢!”
      “有道理!”
      “那这么说,他们还真有可能在建房子!”
      “……”
      谈到这个结果,不少人开始相信沈千三家是在建房子了,可是也有不少人不信。
      但没人来问。
      实在是不想招惹上沈千三。
      担心万一招惹上了,以后就像一块狗皮膏药粘上了就撕不下来。
      沈千三并不知道这些,此时他已经从屋里出来了,到了书院路。
      既然家里在修建卫生间,也是该给家里添置一些家具了。
      跟陈淑亭说了想法,她不仅没有反对,还让他多买一张床,说道:“我想等妈出院后,先来我们家住。”
      “她腿骨折了,去医院换药,还要上下三楼不方便!”
      沈千三欣然答应,让她在家招呼工人,自己就出来了。
      书院路有一个旧货市场。
      这个旧货市场,有一些是卖二手货的,也有一些是卖老物件的,也就是古玩。
      沈千三想着青瓦街的房子格局,觉得还是老式家具更契合一些,就来了这里。
      旧货市场不大,也就二三十间铺子,一个入口,四面都是老房子,终见围了一个大场坝。
      场坝里堆了不少石雕,有人物的、佛造像的、马和狮子的等等,有些是完整的,有些是残缺。
      更多的是水缸、石墩、门墩什么的。
      沈千三看了一眼,这些石雕大多都是毕竟民俗的,没什么精品,也就没关注,朝卖家具的一家店走去,招牌上写着“陇西堂”三个打字。
      看了店面,沈千三就知道,这个老板应该是姓李,是以自家的堂口作点店名的。
      能知道这个不足为奇,稍微有点传统文化知识储备的人都知道,百家姓各个姓氏都有自己的堂口。
      比如这个店的陇西堂姓李,又不如沈千三的沈姓堂口是梦溪堂,还有王姓的太原堂、张姓的清河堂、杨姓的弘农堂,刘姓的沛郡堂,陈姓的颍川堂,赵姓的金城堂,黄姓的江夏堂,周姓的汲郡堂,吴姓的三让堂,郑姓的荥阳堂等等。
      在八九十年代,特别是在农村,家家户户的堂屋上都有家神,写在“天地君亲师”左边的抬头,就是自家的堂口。
      所以那个时候的老人,往往一进大门,只看一眼人家的家神,不用询问,就知道这户人家姓什么。
      更厉害的是,这家人请吃饭,有些人看一眼桌子,就知道这家有几口人,其奥妙就在桌面的木板有几块。
      那个时候的人讲究,所有的家具都包含一些信息的传递。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传统的东西都逐渐的消失了,没多少人知道了。

第128章 去买家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