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担湖这一带人,家家都会做豆腐。
这是传承下来的传统,过年必须做豆腐。
没有磨黄豆的机器,只有传统石磨。
先将黄豆泡上两天用石磨磨成豆渣,再冲洗出豆浆,再将豆浆放到大铁锅中煮。
再将豆浆放木盆中冷却,等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加入石膏粉。
点浆!
一会儿的事,豆腐就形成了。
然后!把豆腐沥起来,就变成了豆腐。
想吃豆腐干,就得沥得更干一些。也就是说!要用力压。
压得越结实,豆腐干越结实。
形成豆腐干后,放入有作料的锅里面煮。给豆腐干上色、入味。
想吃“泥鳅钻豆腐”,就得选择“嫩豆腐”。
只有嫩豆腐,泥鳅才能钻得进去。
在泥鳅钻豆腐之前,农清平又换了一次清水。
其实!此时的泥鳅,肚子里面早已干净了。吐痰都吐干净了,何况又没有吃任何食物,就靠清水中的养分。
泥鳅钻豆腐其实是一种火锅,并不是一道菜。
做起来很麻烦的,没有耐心的人吃不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少有人吃了。
传统美食,都快要没有人传承了。
平时基本上没有人吃,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人做,有时间吃,有耐心吃。
先准备火锅炉子,再准备好火锅。火锅中加入冷水、盐以及其他作料。然后!放入嫩豆腐块。最后!放入泥鳅。
生火!温水煮青蛙。
火锅内的水热了,泥鳅就受不了了。这个时候!它们会往豆腐块里面钻。
豆腐块不要大,也不要小。大了,泥鳅钻不进去,豆腐也无法入味。小了!豆腐就热了,泥鳅就不愿意钻。
整个过程,有些残忍。
所以!盖上火锅盖子,不看。
再则!泥鳅蹦哒的时候会溅水出来的。
说白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泥鳅豆腐”而已。
所谓的“钻”,噱头而已。
关键还是作料,泥鳅与豆腐组合黄金搭档。
等到泥鳅都结束生命了,就要加大火力,进行正常烹饪。
或者说!火锅状态。
最后!“泥鳅钻豆腐”成为“底料”,里面可以涮其他美食。
当然!先把泥鳅、豆腐吃掉。碎了的豆腐,才是真正地美味。
煮烂了的泥鳅,才是美味。
将泥鳅从颈部夹起来,斜含在嘴里将泥鳅的肉剥下来。泥鳅的头、刺以及内脏连成一体,将其扔掉。
要说特色在哪里?
那就是!泥鳅的头、刺以及内脏连成一体,刺肉分离。
只吃肉。
能够烹饪出这个水平,才是真正、正宗的“泥鳅钻豆腐”。
老师傅说:关键在放盐的时候要掌握好。
火候不到放盐了,就达不到这个“刺肉分离”的效果。
要么刺太硬,要么刺太软。或者!刺肉不能分离。
牟建中吃过很多美食,可就是没有吃过湖东县的“泥鳅钻豆腐”。
见农清平熟练地吃着泥鳅,他也模仿起来。可是!就是学不会。
结果!弄得满脸都是油水。
人家农清平!用筷子夹住泥鳅的颈部提起来含到嘴里,不知怎么操作的,就将泥鳅的刺、肉分离了?
然后!人家将泥鳅的头、刺、内脏扔到一边。
牟太太也尝试着,一样失败了。
无奈之下!她将泥鳅放到面前的碗内,一点一点地剥……
第236章 泥鳅钻豆腐是一道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