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9章 桓温之思 攻入谯县[2/2页]

前秦猛士 堪丈几寸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自此一败之后,他已无力再举,朝中重臣,特别是王、谢之徒,更不会支持他再举。
      他又想到了郗超,这个足智多谋,屡屡建言,而自己却没有采纳的人,既然郗超在伐燕之前,便有如此的见地,对形式的判断,没有出过丝毫差错,那么此后,他是不是也已经想到了些什么。
      天逐渐的亮了,桓温和桓冲也终于追上了先他们一步而走的大军,他们正就地埋锅造饭,准备这一天的吃食。
      桓温终于停了下来,用过饭后,桓温便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桓温问道:“据说秦兵要来,怎么现在还未闻消息。”
      桓冲道:“据报,秦军自洛阳至颖川,若不出所料,现在秦军应正与袁豫州交战。”
      桓温听到袁豫州三个字,不禁怒火中烧,要不是袁真无能,不能攻克石门,他又怎会有如今的境遇,他的伐燕大计怎会失败。
      桓温强压怒火,说的:“袁真?最近可有他的消息传来?”
      桓冲道:“袁豫州可能尚不知我军已撤,现在仍在石门,要不要派兵告知袁豫州,让他退守谯、梁。”
      桓温道:“让他再与燕军纠缠一会儿,暂时不要告诉他。”
      桓温想着这一次北伐失败,全怪袁真,袁真的死活,他已不想再管,就这样让袁真丧命燕军之手,也算是他赎罪了吧。
      可是桓温哪里知道,袁真在久攻石门不下之后,便一连派出十余名哨骑,前去枋头,申明情形,请求放弃强攻石门,别开他途运粮。
      就在几日前,袁真接到哨骑回报,说枋头早已没了大军人影,大军多半已经撤军。
      袁真得知消息,刚开始还不信,可是哨骑接连回报,都是一样的话语,袁真大惊之下,不得不信,心想大军既已撤离枋头,恐怕大势已去,再攻石门,实为不智之举,于是当夜,袁真便帅军后撤至梁国,想要守住自己好不容易攻下的谯、梁二郡。
      而另一面,自东涧大胜之后,慕容垂并没有穷追不舍,而是就地驻扎襄邑,他准备回过头来,解决桓温留下来的残余势力,收复被晋军攻下的燕国的领土,还有处理掉桓温入燕之后,举兵反叛燕国的叛臣贼子。
      其中便以前兖州刺史孙元、高平太守徐藩首当其冲。
      自桓温从枋头撤军之后,留守武阳的孙元可谓是后知后觉,完完全全被桓温给欺骗了,他还做着重当兖州刺史的美梦。
      可是当他得知桓温撤军却不带上他的时候,他不禁暴跳如雷,指着南方怒骂道:“好你个桓温,本以为你有雄才伟略,一世之雄,能平定中原,恢复神州,谁曾想你竟是个贪生怕死之徒,兵锋未交,便有如鼠窜一般逃遁而去,将我等抛弃于此,我孙元真是瞎了眼,才会带着全族人来投靠于你!”
      骂上一骂,只能逞一时口头之快,并不能解决孙元当下所面对的问题。
      桓温走了,他孤立于燕国之内,他的下场,根本不用想,便可以得知,可是他不甘心,他要做最后一搏。
      于是孙元利用自己手下的武装,就地布防,固守武阳,只望能撑一时。
      孙元把守武阳半月过去,燕军竟然没有来攻,不禁让孙元有些沾沾自喜,以为逃过一劫,然而他哪里知道,慕容垂此前一心要追桓温大军,根本没有心情去顾他,所以没有派人去攻。
      可是现在不同了,桓温已退,对大燕已经不再构成威胁,慕容垂可以转过头来,对付那些小股势力。
      慕容垂驻军襄邑之后,当即派出左卫将军孟高领五千精兵前往武阳,进攻孙元,又派出染干津和奚罗腾分别领兵,沿清水收复各失陷郡县,最后,又加派一万兵马给慕容德,让他带回石门,与袁真决战,并趁势收回谯、梁二郡。
      而另一面,邓羌和苟池率领的两万大军,自出了颖川之后,便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赶往谯郡,现在离谯郡,已不过半日的路程。
      桓温撤军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到了邓羌和苟池的耳中,他俩奉旨来援,却到了桓温撤军之时,都还没有与之交手,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邓羌和苟池几经商议,终于决定了攻击谯郡,因为谯郡与晋境相连,晋军必定不肯轻易放弃谯郡,必定会派兵固守。
      只要他二人帮燕国夺回了谯郡,那便是大功一件,足以抵得上虎牢关以西之地了。
      当夜,邓羌和苟池帅军来到谯郡境内,现在天色已晚,他们并不急着攻城,而是在谯县县城以西驻扎,等明日再攻。
      当夜,邓羌来到苟池帐中,与他商议道:“明日攻城之战,我有一计,可令晋军一战而溃。”
      苟池知道邓羌的威名,对他的话自然不会多加质疑,可是晋军攻下攻下谯郡已然数月,驻守谯县也是许久,城守必然十分坚固,要想一战击溃晋军,实在不是什么易事。
      而看到邓羌如此自信,苟池不禁问道:“敢问将军有何良计?”
      邓羌道:“我意明日我率军两千,前去挑战,而将军帅军伏于城外,晋军见我众少,必引军来战,到时我故作不敌,率军后撤,晋军必率军来追,到时将军伺机而发,必可大破敌军。”
      苟池听邓羌说完,心想此战他完全无需冒险,坐得大利,何乐而不为,于是与邓羌约定,明日伏于城外十里之处,待邓羌引晋军前来。
      第二日,邓羌如约带着两千士兵来到谯县城下,刚到不久,便开始在城下开骂,语言之恶毒,简直不堪入耳,听得那晋军守将怒火难耐,见邓羌手下不过两千兵马,当即带了四千精兵,出城应战。
      一个小小的谯县,不过是谯郡七县之一,只是因为谯县是谯郡治所所在,守军较多,但统共也就五千人马,现在四千人出城应战,城中留守,不过千人而已。
      邓羌名将之名,并非虚得,虽然明明要引晋军至埋伏之地,但他却不是一见晋军便撒腿就跑,而是率军与晋军大杀十个来回,最后才假装不敌,率军狼狈后撤。
      晋军见敌军先是力战,在后确实不敌,丝毫没有怀疑敌军这是疑兵,当即率军去追,可是他们哪里想到,这一去,他们便再也回不来了。
      苟池在道旁埋伏了整整一万多大军,要想解决这几千晋军,还不是手到擒来,不到两个时辰,晋军大败,晋将带着十余人狼狈逃回,当即紧闭城门,向袁真请救,然后严守待援。
      邓羌和苟池哪里能让他们如愿,当即帅军猛攻,晋军主力已丧,根本无力守城,不过两三个时辰,城门告破,邓羌和苟池进入谯县城中。

第249章 桓温之思 攻入谯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