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真正让他们震惊的事情还远不止于此,只见朱棣迅速的从怀里掏出一枚纸包弹,迅速的填充进入枪杆,抬手又是一枪!
“嘭!”
巨大的声响后,远处的石柱上又是一出凹陷。
整个填充弹药,到发射的过程,时间只有五息不到!
恐怖!
这群明末的大臣,终于意识到了这杆火铳的恐怖之处!
明末虽然纸包弹已经被研究了出来,可一直都没有普及。
就连神机营这种训练有素的火铳手,填充黑火药到发射的过程,都需要十五息以上。
再加上火绳燃烧的时间,射出一发子弹需要二十息左右。
但现在,朱棣手中的这杆燧发枪,直接将这个过程缩短到了四分之一。
射击效率提高了四倍!
演示完毕,朱棣潇洒收枪,还没等他说点什么,立即有工部的大臣激动的围了上来,问道:“燕王殿下,这杆火铳叫什么名字?”
“这……”
朱棣犹豫了一秒,朗声道:“这杆火铳,名叫神火铳!”
燧发枪这个名字,实在是有些普通,而且这个名字是西方人命名的。
既然现在朱棣将其研究了出来,自然要取一个符合东方特色的名字。
神火铳!
“好名字啊!”
“敢问燕王殿下,这种神火铳咱们现在有多少杆?”
工部尚书张宗得满怀希望的看向朱棣。
如果只有一杆,那绝对称不上守城利器。
但既然朱棣把他拿出来,数量绝对不少……
“若是超过了一千杆,那绝对会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张得宗心中暗道。
“多少杆?”
朱棣笑了笑,缓缓抬起手,伸出了五根手指。
“只有五百?”
“哎,五百也不错了!”
五百火铳手连续射击,对于守城的帮助也不小了。
在加上大明原有的三千火铳兵,也能对鞑子构成不小的威胁。
“错了!”
“是五千杆!”
朱棣突然提高了声调,无比自豪的说道。
这些天,明初世界的兵仗局和工部几乎是连轴转,并且朱元璋还采纳了朱棣领先时代几百年的科技理论,将各个零部件分开来生产,最后由工部的大匠统一组装。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才在短短半个月打造了如此多的燧发枪。
五千杆,这还只是一道开胃菜!
后续明初世界还会送来更多的这种利器!
试想一下,成建制的火枪兵一轮齐射,对方倒下三五千人,五秒后又是一轮齐射。
多尔衮的八旗兵即便再勇猛,恐怕也遭不住这种降维打击吧!
射程之内便是真理,时代已经变了啊!
“五千杆!居然有这么多!”
“哈哈哈!难怪殿下会如此安排,有了这神火铳,任他鞑子有再多的人马,也绝对无法登上我大明的城墙!”
殿内顿时响起了一阵欢呼。
过了好久,欢呼声才渐渐停息,朱棣转头看向工部尚书,吩咐道:“张尚书,这几天你率领工部的火器司,全力制造神火铳所需要的弹药!”
说着,朱棣将自己准备好的纸包弹的制造原理和图纸递给了张宗得,接着道:“弹药越多越好,咱们得好好的给鞑子准备一份大礼……”
第94章 降维打击,射程之内即真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