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能够大批量生产,那他在一年之内横扫这个副本的希望就更大了!
“不过,即便没有燧发枪,这一战能轻松取胜。”
朱棣耸耸肩,将这张图纸放入了系统空间中。
李自成的流寇大军,对外号称八十万大军,真实人数大概在五十万左右。
五十万对战十五万,朱棣却丝毫不慌,这并非他自大,而是双方军队的战斗力摆在那!
大明远征军的十五万将士,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流寇大军这种乌合之众岂能与之相提并论?
李自成的军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被裹挟的流民,拿起锄头镰刀,就被收编进入部队,连一件像样的铠甲都不一定有。
这样的士兵,在大明远征军面前,只能算得上是炮灰。
朱棣唯一需要重视的,只有李自成麾下的老营部队。
这支部队,原本也只是一些活不下去的流民,跟着李自成四处流窜多年,一路攻城略地。
经过几年的磨练,倒也有一些本事!
至少,都是见过血的老兵。
“现在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小损失!”
这十五万大明精锐,是他完成这次副本任务的关键,朱棣可不想在这一战折损太多。
他需要面对的,可不止是流寇,还有关外的那一群饿。
“来人,上座!”
朱棣让人搬来一张椅子,端坐在了龙椅前。(奉命监国,老朱还活着,不敢明目张胆坐龙椅。)
他缓缓看向太和殿内硕果仅存的十几个老臣,问道:“诸位大人,你们对这一战如何看?”
毕竟,这些人才是土生土长的明末人,对这个时代的情况更熟悉。
他想听听这些明末大臣的建议。
“流寇兵临城下,唯有死战!微臣建议在京师外设伏,打流寇一个措手不及!”
兵部侍郎郝杰上前一步,毫不犹豫地说道。
太祖皇帝派兵援助,如此振奋人心的事情,极大的鼓舞了这位兵部侍郎的信心。
“郝大人万万不可如此轻敌啊!”
一名淮西将领站出来反驳,说道:“如今流寇一路势如破竹,士气正旺。即便太祖皇帝派来了十五万雄兵,可这已经是大明最后的希望了啊!如果伏击的计谋被识破,撤退便成了最大的难题!即便咱们侥幸战胜流寇,又靠什么来抵挡关外那群狼子野心的东虏?”
“张大人,你该不会是怕了那群乌合之众吧?据我所知,流寇部队,不过是一些拿着锄头镰刀的庄稼汉,有啥好怕的?”
“流寇虽弱,但也不可小觑啊!以前的流寇确实不堪一击,若非各地官员养寇自重,他们也不可能成了气候……如今八十万大军(号称)压境,微臣觉得可以效仿以前,对其进行招安……”
“甚至,可以派人议和!”
太和殿中,不少人开始各抒己见。
“够了!”
朱棣一声爆喝,打断了群臣的争论。
“来人,将刚刚说要议和那人,拖下去打五十大板!”
朱棣语气森然,让人如坠冰窖。
“你们给本王听好了!”
“我大明——”
“不和亲!”
“不赔款!”
“不割地!”
“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再让本王听到有人提议和,杀无赦!”
第12章 神秘礼包,三千锦衣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