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车一起去了城郊,所以不曾带侍卫。”
      “哦?”曹操将剑收了回去,然后漫不经心说道:“你们倒是好兴致,侍卫们可是不太好。”
      郭嘉笑了一声,将话题引开:
      “我今日去了三公子的草庐,景致倒是甚好。”
      曹操想了半天,突然想起来了:
      “草庐?哦......我想起来了,是去年他在盖的那个草庐吗?改天也邀请我去坐坐啊?哈哈哈哈哈.......”
      “不过,以后不管去哪里,记得带上侍卫。绝不可单独行动,以免遇到危险。”
      曹操眯着眼睛交代了一下。
      郭嘉恍惚觉得,平素没有注意,这侍卫里怕是也有曹操的人。
      刚这么一想,郭嘉就反驳自己,明公只怕是单纯担心他的安危而已。
      这时,郭嘉突然惊觉,疑心的种子一旦种下,早晚是会发芽的。
      无论是他对于曹操的疑心,还是曹操对于他的疑心。恐怕都是一样的。
      晚上,郭嘉躺在榻上,久久不能入睡。
      黑暗中突然想起苏哲说的一句话:
      “原来是奉孝的仇家。”
      原来是奉孝的......
      难道......敬贤也有仇家?
      他那样的一个人,不问世事,不参朝局,怎会有仇家?
      除非他不是看起来的那个样子......
      所以,他才会配有如此神勇的侍卫......
      要从他的侍卫入手么?
      似乎不妥。
      突然他想起洛阳客栈墙上的那首诗。
      日暮烟暝杨柳斜,
      东风暗换旧年华。
      云台不见中兴将,
      高阁极目有昏鸦。
      故城犹在行人老,
      旧宫今应雪作花。
      片片归心无处寄,
      暗随流水到天涯。
      今日与敬贤对坐论诗良久。如今想来,这首诗的诗情、诗意,倒颇有敬贤的风格,只是夹杂了对朝廷的失望。
      况且,背后落款,敬贤。
      况且,字不是吟诗之人写的,是一位随从代笔的。
      敬贤又说他前阵子去过西域,那经过洛阳也未可知。
      这会是巧合么?
      不对。
      那个字迹,和敬贤献给明公的祝寿词不同。
      但若是敬贤不再提笔,那么那个字迹,和祝寿词,便均是他人代笔之作......
      敬贤去洛阳,找了一个人代笔,此次祝寿,又找了另一个人代笔。
      字迹不同,便说得通了!
      如此,此敬贤是彼敬贤的可能性,便非常大了!
      若想证实......
      将洛阳的玫娘请来指认,便知道了。
      此刻,郭嘉的心里,渐渐浮现出一个念头:
      倘若证实题诗之人就是敬贤,那说明敬贤并不服气明公所掌控的朝廷。
      而住在此处,身边还有如此段位的侍从相护,恐怕多半是别有用心了。
      郭嘉如此一想,突然惊出一背的汗,立刻翻身坐了起来。
      郭嘉庆幸自己并未告知明公。
      不然,仅凭这些信息,明公必然本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原则,敬贤怕是在劫难逃。
      敬贤有什么目的呢?
      今日的刺客,难道真的和敬贤有关系,勾结起来给他下套?

第250章 郭奉孝细思端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