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学费贵不贵啊?”
      “收不收我们这种没钱的啊?”
      “听说年后就开馆收弟子了,可以去问问啊!”
      此时,苏哲一行人来到了学医堂前,陆续下了马车。
      在周围州民的围观下,糜竺将苏哲和张飞请入了医馆。
      只见学医堂的大门一开,里面居然是另一番景象。
      一改大堂开阔的做法,这学医堂的大门一开,入眼便是一条古朴的走廊。
      长廊的墙壁,便是垂在廊柱间的苇帘屏风,相接而成。
      每一张暖黄色的苇帘上,都有用墨色书写的内容。
      左手第一张便是数行沉稳的隶书:“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第二张写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第三张写道:“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苏哲一张张地看过去,就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看着校园走廊里那一幅幅名人名言。
      走到长廊的尽头,正对的苇帘上,正是一副白描的扁鹊画像。
      画像上的白胡子老人,庄重中带着慈祥。
      苏哲叹了口气。
      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成形于春秋时期,几千年来的发展和传承,也极大影响了周遭的国家。日、韩、朝、越等国的传统医学都是在中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可惜,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对于医学重视不足,导致传承割裂,常有失传、断代的情况,所以发展到后世,也常常良莠不齐,遭人诟病。
      如今苏哲自己也得益于良医神奇的医术,如果再不好好发展一下医学,岂不遗憾?
      张飞见苏哲对着扁鹊画像叹气,不由安慰道:“苏兄,虽然扁鹊他老人家已经驾鹤西归去了,但有了这个学医堂,网罗天下名医,说不定能找到医师,治好苏兄的病。”
      说完,拍拍苏哲的肩,默默向旁边的授课堂走去。
      苏哲愣在原地。
      心中暗道,我苏哲提议建立学医堂,在你张飞眼里居然这么狭隘?
      不过,张飞说的也对,说不定能找到治好我的病的医师呢......
      到那时,二桥不就可以......嘿嘿......
      想起那两张俏脸,苏哲内心就有说不出的舒畅。
      而糜竺听闻军师有疾,如此经张飞一提,便也默默记在了心中。
      在他看来,苏先生的事,便是他的事。
      而扁鹊画像左边便是一个门,踏进去之后,视野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超级大的厅堂。
      厅堂北侧是一面墙,墙前是一个高半米,长宽皆为五米左右的方台。
      台上铺设了地席,案几,和一张独塌,一看便是为师者准备的。
      台下整整齐齐,布置了不少小榻和案几,便是弟子席。密密麻麻望去,竟有百余张。
      苏哲进来时,门口小童已经去报了华佗。
      此时华佗和两个弟子正在从厅堂一侧的后门走了进来。
      一见到苏哲、糜竺和张飞,华佗立即拱手见礼。
      “糜别驾,苏公子,张将军,恕老夫刚才在诊病,未能及时相迎。”
      三人也齐齐见礼。
      糜竺脸上则是带着尊敬的笑容:“华先生,此次恰逢苏公子回到小沛,我就立刻带他来看看。”

第120章 学医堂完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