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断弦[1/2页]
民国第一侠女
长明不暗
大家正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突然一根琴弦崩断,音乐戛然而止。大伙的心都提了起来,曹正平的脸也瞬间僵住了。他赶紧俯身去看琴,然后给大家解释:“可能这琴时间长了,一直没动过,琴弦生锈了才会崩断。”
虽然是这么说,但他脸上的表情还是有些僵硬。梁诗涵的手始终没动,保持着一个姿势——一只手扶在琴弦上,另一只手抬在半空,像被定住了一样。梁红英看她脸色平静,没什么表情,正不知如何是好时,鲁班爷爷走过去,轻轻在梁诗涵的背上拍了两下,说道:“没事没事,我来帮你把琴弦换好。”
他怕梁诗涵听不见,又翻转她的手,在她手心里把这句话写了一遍。转头又对曹正平说:“曹老爷,有没有琴弦?我来帮您换。”曹正平还愣着,一听这才缓过神来,连忙去屋子里拿琴弦。
小丁和小竹筒听得正入神,猛然间音乐中断,两人也吃了一惊。他们脸上倒还算自然,可梁红英却觉得有些不舒服——琴弦断了,在她看来是不吉利的征兆,心里不由得揪紧了。看母亲的表情,她也知道,琴弦崩断母亲也有点不舒服。鲁班爷爷之所以主动安慰,也是怕她心里疑忌。
梁红英走过去,轻轻抓住母亲的手,无声地安慰她。突然,母亲翻过梁红英的手掌,在她手心里迅速写了三个字:“回曹府。”
就是这三个字,让梁红英颇为吃惊。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母亲又在她手心里接着写道:“给我笔,给我纸。”梁红英知道,母亲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手写字的能力还在,只是以前没这个条件,他见过母亲用树枝在地上写字,虽然母亲看不见,但字写得非常的规整。只是她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纸笔,于是转头对父亲说:“爹,咱们这里有没有纸笔?”
曹正平正好拿着琴弦出来,一面把琴弦递给鲁班大叔,一面说:“有有有,我去拿。”回头他又从屋里拿出一张白纸、一个砚台和一支毛笔。梁红英赶紧把琴挪到一旁,让鲁班爷爷修琴,自己则把纸铺好、砚台摆好,再把毛笔递给母亲,梁红英帮着磨好墨。
她心里满是好奇:母亲要纸笔写什么?难道是要写出什么重要秘密吗?就见梁诗涵先摸了摸这张纸,把四角边缘都摸到之后,才缓缓拿起毛笔,在砚台上蘸了蘸。梁红英怕她找不准位置,想扶着她的手,可母亲动作却很熟练——蘸好墨后,还在砚台边缘把多余的墨汁刮了刮。
之后,梁诗涵提着笔,抬起头看向半空,若有所思。片刻后,她果断地在纸上落笔写字。虽然字的位置有点靠中心,但笔画却很端正。梁红英以前见过母亲在地上写字,可今天再看,还是觉得吃惊——母亲明明看不见,字却写得这么漂亮,可见她失明之前,确实在写字绘画上有一定功底。
很快,母亲在纸上潇洒地写了四句话:“昔年志豪才气扬,怎堪恶蛊折锋芒。身残心死由遗愿,只待冰融望儿翔。”
写完后,梁诗涵把笔轻轻搁在砚台上,又缓缓坐下,身子向后一靠,闭上眼睛,像是在思索着什么。看完这首诗,梁红英瞬间明白了母亲的意思:母亲虽然深受残疾之苦,但心中的志向和念想从未熄灭。这让梁红英既激动又心疼。
不光是她,曹正平也眼圈泛红,他握住梁诗涵的手,哽咽着说:“诗涵,诗涵,你放心,你当年丢掉的东西,我一定能帮你找回来!”虽然他这么说,但梁诗涵未必能听见。梁红英赶紧在母亲的手心里写道:“母亲,您要回曹府,我同意。”母亲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鲁班爷爷也朝着梁红英点了点头,显然他同意这个决定。毕竟,看完这首诗,任谁都觉得母亲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她当年丢掉的一切,确实该找回来。曹正平还在反复欣赏着纸上的诗,旁边的小丁看了一会儿,忍不住插嘴道:“五太太真厉害!眼睛都看不见了,字还写得这么好。我就算两只手拿笔,也写不出来,您真是太有才华了!”小竹筒也一边捂着嘴咳嗽,一边不停点头,满脸欣赏。
梁红英的内心却格外复杂。她觉得,母亲留在这里其实很好——没人打扰,能和父亲一起安稳度过晚年。可她又清楚,父亲不是她一个人的父亲:他是曹家的老爷,是老夫人的儿子,是整个曹家产业的主宰者,还是那几位太太的丈夫、几个养子养女的父亲,更是几十位家丁的主心骨。她怎么能把父亲留在这里,不让他回去呢?
第442章 断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