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柳永终于考中[2/2页]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边塞man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说到这里,我想起初中历史课本上的一个小故事,应该是七年级下册课本。唐太宗看着科举结束后鱼贯而入的进士,对身边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说:“天下英雄,尽如吾彀中(帐中)矣。”后人有首诗中有这样的两句话:“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两句诗,写得相当生动形象,不过,很多人只从一方面去理解,认为科举网罗天下英才,让他们更好地为皇帝服务,为统治阶级与封建主义服务。在这里我要说出另一方面的理解,科举让很多像柳永这样屡试不中的学子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让他们皓首穷经,而赚得的意思就是骗得,这就好比是骗子忽悠你,你要是买彩票一定能中奖,你一次一次的买,一次一次的不中奖,但是,你下一次还要买,因为下一次还是有中奖的可能性,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是你不会放弃:万一有一天中奖,我不就成为百万、千万甚至是亿万富翁了吗?科举与买彩票很类似,万一哪一天我就考上了,我不就成为了官僚体系中的一员,不就拿到国家的长期甚至是终生的饭票了吗?因而许多民间的高手,为了考科举穷尽了他们的一辈子,有的甚至从十八岁考到八十岁,不干别的,就一心一意扑在科举上,为了那个远在天边、可望不可即的功名,因而他们不造反,不闹事,不和官府唱对台戏,也往往不会写诗作文抨击当朝的弊政,极大的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他们很多人就安心这样过了一辈子,本来该轰轰烈烈地去针砭时弊,却最终成为不平等制度的维护者。这才是科举在更加广泛方面的意义,也是科举的设置者的本心,招纳英才倒还是其次,维护社会稳定才是根本。
      接下来柳永正式步入仕途,他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盐监、泗州判官等职,官终屯田员外郎,因而世称柳屯田,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个能干而且清廉的好官,他在盐官的任上,写下同情沿海从事盐业者的诗,痛斥不平等的、剥削人的制度,为弱者发生,尽管这声音真的很微弱,微弱到当时没有人听,也没有人去应和,但是,这首诗同柳永的慢词一道,流传到今天,让我们看到柳永关注生活,同时,也看到他拳拳的爱民之心。
      在这里我想说,书读得好,不代表事情能处理的好,书读得不好,不代表事情处理得就不好。柳永做官之后,政绩斐然,颇得人心。他低分,但显然,他并不低能。

柳永终于考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