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宋的学渣和考霸(四)[2/2页]

大宋王朝那些事儿 边塞man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仅仅是一家之言,读者姑且一看:宋代的科举,在整个封建社会里是最公平的,没有之一,倒是与现在的高考在公平公开的程度上,有的一拼。
      但是,这种制度并非是十全十美的,制度本身也有漏洞,只不过,比起唐朝考试还要行卷,不糊名,不誊录,甚至是还没考试就已经内定了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实在是公平公正的多。至于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去作弊,没有你想不到,只有你做不到,而懂的人往往能做到,因而,明代的作弊方法,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一读《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第九部,上面介绍的很详细,我在这里就不去越俎代庖了。在这里之所以不详细去写怎么在这种情况下舞弊是有原因的,纵观整个大宋,还真的没有太出名的科场作弊案件,没骗你,真的没有。如果有读者反驳我的观点,请拿出确凿证据,我们私聊,当然,野史记载的不算。
      我们把目光再度回到柳三变童鞋的身上,柳三变同学就是在这个环节,一次一次的挂科,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落榜,注意,我这里没有用名落孙山这个词,那是因为,解名尽处是孙山,柳郎更在孙山外,他呀,根本就没在榜上。
      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下,柳三变童鞋并没有怀疑自己,而是怀疑改卷老师,怀疑科举制度,怀疑除了自己之外的一切,他满腹牢骚,很是无语:我这么满腹经纶,我这么才华横溢,那些考官真是有眼无珠,怎么就不录取我呢?再说了,万水千山总是情,给点分数行不行?在这里,我只是想说,你命苦,但是你不能怨gover!因为,柳三变,你根本没有遇到小肚鸡肠的考官,更没有遇到为了表彰自己的政绩,对皇帝说“野无遗贤”,最后一个考生也没有录取的奸相————李林甫。
      那么,问题来了,宋代科举那么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人作弊,也没有考官刻意看柳三变不顺眼(改卷的人也不知道这份答卷就是柳三变的),柳三变又觉得自己复习到位了,才华到位了,可是为什么他的知识转化不成生产力,真正体现在得分上面呢?
      知识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要体现在分数上。要不然,你读了那么多书,基本上跟没有读是一个样。这句话出自我的恩师,我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娄子。这句话,他是对谁说的呢?没错,还是我,我到了高中就没有初中那么辉煌了,这正是辉煌之后的暗淡,所以我期待着把初中的辉煌重新来过,尽管到了现在,我都没有再度辉煌过。
      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我在整个高中阶段都没有解决,最终我以山东省一万八千名的考试成绩(这成绩刚好挤进山东省的前百分之二),考入一所末流211,不再为自己粉饰了,是分数最低的211,我当时连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都考不上。
      直到最近,我学习了心理学。这才明白,我和柳三变为什么会失败,而且不止一次失败。
      首先说一句:能力、知识以及考场发挥是不能划等号的。
      然后,能力按照其适应的活动范围,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问题就出在这上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大宋的学渣和考霸(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