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那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更不要说那豪放的“大江东去”,那“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闲适与自在。
如果没有苏轼,我们的神舟大地也会模糊起来,我们不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金山寺前的潮头有多高(闻道潮头一丈高)长江里的鱼有多么肥美,山上的竹笋有多么的好吃(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不光是向东流(大江东去),而且还能向西流(门前流水尚能西)。我们也同样不知道,岭南的大好风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荔枝这水果的名气会略降一格,西湖的风景也会失色几许。
如果没有苏轼,我们的诗情画意可能将会不成体系。苏轼的把酒问青天,恰恰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遥相呼应。苏轼写明月几时有,不就是李白所写的青天明月能几时。李后主让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偏偏写门前流水尚能西。刘禹锡写“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以此来写男女恋情。同样是写雨和晴的关系,苏轼则是更胜一筹,写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以此来表现自己人生的旷达。如果没有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含义就是城西的一个湖泊,仅此而已
如果没有苏轼,我们的文化会少了些许韵味。如果没有苏轼这样一个乐天派,白居易在宋代将会少了一个后继者。如果没有苏轼,我们将会缺少许许多多已经融入我们灵魂的美食,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甚至就连四川眉山的辣酱也要在商标上冠名东坡。如果没有苏轼,大宋王朝将会少了一个治世之能臣,少了一个在水灾旱灾蝗灾中冲锋在第一线的百姓眼中的好官,少了一个又一个的苏堤。
千百年来,蜀人以苏轼为蜀产,因为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然而,山东人把苏轼作为山东产,还自豪的拿出《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为证据,浙江人以苏轼作为浙江产,骄傲的吟诵出苏轼写杭州西湖的诗句。岭南人也要来争一争这个伟大的苏东坡,他们大声喊出苏东坡为他们做的代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就是苏轼,他把自己的贬谪路线硬生生的给变成了旅游地图,美食地图,他让他所到之处的百姓争相倾慕,他让后代人多了许多宝贵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他是天上的文曲星,也是地上的人中英。生时伟大,死亦光荣。幸甚至哉,我们的历史有一个苏轼。幸甚至哉,我们的心中有一个苏轼。苏轼,你是大宋的文胆,你是不朽的诗魂!
相信读者朋友们,读完这篇文章,应当再也不会去做如果没有苏轼这样的假设,因为,我们的历史不能没有苏轼,大宋不能没有苏轼,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苏轼,我们的未来不能没有苏轼。
如果没有苏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