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章 何以成人道,龙脉聚天京[2/2页]

神诡世界,我能修改命数 白特慢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纪渊满脸无奈,五指用力一抓,陡生强烈的吸力。
      一招凭空摄拿,就将那枚化龙大丹握入手中。
      识海之内,悬于皇天道图的青色命数【功德】,同时亮起辉光。
      “积累深厚,际遇非凡,异宝入手,异兽来投,异人相亲,受天地所钟……倒是没错。
      随便出门来一趟钦天监,都能平白得到一枚上品大丹,这得是什么运气?”
      纪渊收下“礼物”,又陪着青玉狮子寒暄片刻,方才进到社稷楼。
      “但愿这头九灵大妖,永远不要知道我既是监正的记名弟子,也是临济大师的衣钵传人。”
      趴在大门口的青玉狮子,百无聊赖揉着雪球,忽然想道:
      “这个纪兄弟,怎么瞅起来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不过人族男女,长得都大差不差,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没什么稀奇。”
      ……
      ……
      纪渊步入社稷楼,凭借腰间悬挂的秋官玉牌,直上七层。
      这座高耸入云的九重之地,与其说是拔地而起的恢弘建筑,不如视为一方须弥芥子的玄妙天地。
      上下楼层各自独立,没有架设木梯。
      只依靠随身的物件往来出入。
      其中的陈设也很简单,无非是四面林立的巨大书架,
      几张干净整洁的坐榻、睡榻。
      摆着笔筒墨砚,青瓷水缸,星盘铜镜,诸如此类。
      纪渊往常到社稷楼,无非就是去五层搜寻归档卷宗,孤本古籍。
      然后再回到七层,静心翻看,沉浸书海。
      社稷楼内的分工明确,一、二层是跑腿传信的低品属官。
      三、四、五层的挈壶郎、灵台郎、秘书郎,分管推算吉凶、记录天象、封存卷宗等要务。
      再有春、夏、秋、冬四位正官,一般待在六、七层。
      观测景朝万万里山河的龙脉走势,国运变化。
      通常来说,钦天监的练气士。
      所能接触到最厉害的人物,便止步于此。
      像八层的左右主簿,常年神龙见首不见尾。
      据说,他们二人修炼的功法奇特,可以化身万千,诡秘莫测。
      所以才能收罗天下见闻,拟定各种榜单。
      “冬官大人,又见面了。”
      纪渊踏入七层之后,扬了扬手中油纸包好的酱牛肉,笑道:
      “外城张家铺子的,说是万年县西庄那边,又有一头年老的耕牛撞树上死了。
      我正好路过,就给冬官大人买了两斤,好下酒。”
      七重楼内,只有两人。
      一是新任秋官,监正的记名弟子,纪渊。
      外加,这名位列冬官的李姓男子,
      不过此人没什么高人气度,与那些白衣飘飘的练气士不同。
      面容寻常,披头散发,形容枯槁。
      时常带着满身的酒气,睡于书堆之中。
      看在同僚的份上,以及有可能是扫地僧的揣测。
      纪渊没有任何轻视,偶尔提上两壶酒,或者几斤肉食,邀请对方一起享用。
      这位不修边幅的李冬官,倒也从未客气过。
      吃喝绝不手软,更不会主动给钱。
      “纪秋官深得我心,实乃知己。
      这张家铺子的酱牛肉,与其他地方。
      味道更浓,厚薄均匀,紧实而不松散,用来下酒最为合适!”
      埋首抄书的李姓冬官,见到纪渊提着两摞油纸包,立刻停笔不写。
      拿起紫檀几案上的青皮葫芦,取来两只杯盏。
      片刻后,七重楼内。
      酒香四溢,肉香诱人。
      “冬官大人这是打算著书?”
      纪渊用两指拈起一片酱牛肉,眼睛余光瞥见几案之上的虬劲大字。
      养龙……葬之……祖脉……
      其中有太多晦涩难懂的玄奥字句,像是道家之中的天书密文。
      外行人就算是悉数背下,也不懂得本意。
      “只是一些心得,谈不上高深学问。”
      李姓冬官灌了口酒,轻声笑道:
      “不瞒纪秋官,我待在社稷楼七层也有半个甲子之久了。
      日夜对着那方监正大人,亲手绘出的天下龙脉走势舆图,以及测算国运的铜漏法器,感觉有些领悟。”
      纪渊随口接话问道:
      “可否与我说上一鳞半爪,长长见识。”
      李姓冬官握着青皮葫芦,嗅了嗅酒气。
      好似陶醉,闭上眼睛道:
      “如果把这方玄洲的无穷岁月,人族有灵以来的悠悠万古为一部史,大抵能够凑足四十九。
      其中经历过太古的神魔争霸,天庭崩塌,上古的仙道复苏,末法大劫。
      再到如今的人道皇朝,鼎立四方。
      谓之,天意既民意,天心既民心。
      苍生黎民之众望,聚成人道洪流,涤荡此世,统辖一界。”
      纪渊颔首,这是三教六统最为认可的一种说法。
      “你来看,这个‘国字,古意为邦也,由‘戈与‘囗组成。
      本义是疆域,后演变成分封之都邑。
      所以国小而民寡,只能凝聚最下者的人道洪流。
      再来瞧这个‘朝字,形似日出草木之中而月还未落。
      居于中,定四方,因此才有‘朝见君王之说法。
      国为次,朝为中。圣人在应天府称王立国,这是定下根基,聚拢人心。
      然后拿下江南三十府,年号为‘景,古时以景作影,因光而生。
      本意为大也,明也。
      纪年一成,人心归附,由割据一地的小国,成为占下半壁江山的大景朝。
      最后渡江之战,长驱直入天京,百蛮皇朝的国运崩塌,气数终结。
      圣人平定天下,受到龙脉认可,加封‘皇字,全称为大景皇朝。”
      李姓冬官蘸着酒水,抬手于几案勾勒笔画,详细说道。
      “人道,不是乌合之众,更不是一盘散沙。
      圣贤造字,都是蕴含大道。
      你瞧,一撇一捺,相互支撑,所以为人。
      亿兆生灵的民心所向,合以天意,彼此作用。
      才能成大势,才能造英雄!
      除此之外,还要把持正统,得到龙脉加身,增厚国运。”
      纪渊好似听得入神,两指拈起的那片牛肉,迟迟未曾放进嘴里。
      “所以,三千年的新史,天京城始终都是定都之处。
      纪秋官,你仔细看看,方圆八百里,看似平常,实则乃天下龙脉之气,延绵汇聚之所。
      东、南、西、北,一切的山根、水脉,皆流向这里。”
      李姓冬官似是来了谈兴,手舞足蹈道:
      “这也是,自古以来,唯有入主天京,占据中原,才算稳坐正统的原因。
      借着龙脉加持天京,保证国祚不崩。
      当然了,并非如此就可以高枕无忧。
      万众所在,汇聚成气,无穷气数,收拢为运。
      一国气运,时起时伏,想要绵长至千秋万代,难如登天。”
      纪渊微微一怔,旋即问道:
      “敢问冬官,如何维持国祚?增厚国运?”
      披头散发的枯槁男子,摇头一笑:
      “无非就是开疆辟土,一统四方,万族共尊,安居乐业……这些历代帝王追逐的功业。
      国运崩塌之兆,亦是如此,连年大灾,民不聊生,自减三成。
      流民蜂聚,揭竿而起,攻城占地,再减三成。
      如若再有潜龙应运而生,顺应大势,便很难挽回。
      不过最怕的,其实还是异族入关,烧杀抢掠,企图争夺正统。
      届时,便如同天倾,实非人力可以抗衡。”

第三百章 何以成人道,龙脉聚天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