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八六章 谁能笑到最后[1/2页]

北宋小地主 狼太孤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淮西王庆的亲族全是一些草包饭桶,掌控半数军队二十余万。却总是被打的丢盔弃甲,狼狈逃窜。什么段五,方翰之流接连战死或被俘斩首示众。
      搞得李助,滕?栊值艿冉?煊倘缇然鸲映に频乃拇?仍?T谡庵智榭鱿拢?淙患呙鹆瞬簧俪?⒕?樱??悍奖??本缢跛???菔?嘧?爻嵌?А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话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在外人看来,淮西王庆风光过后,也开始走下坡路。
      唯独江南战场的战况越发激烈。
      南国方腊不愧是搞教派起家的,拥有不错的群众基础。江南百姓又多受花石纲苦难,对朝廷痛恨不已。摩尼教经营多年不说,百姓自发募捐相助。
      多有青壮投军,使得方腊军队不减反增,越战越勇。再反观朝廷军队,尽管王禀,赵谭是有本事的人,会带兵也会练兵,鏖战数个月,十多万大军从新兵成长,可就是无法取胜,反而多有败仗。
      双方互不相让,多有交战,战况激烈。
      河东和淮西两处战场无悬念后,就会派大军南下。汴梁城朝堂对战况时刻关注,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大宋朝经历过百多年,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没少碰到过。可都是局部战争,造不成多大的影响。
      尽管这次三大贼寇同时发难,给朝廷带来不小的麻烦。却仅仅是麻烦而已,构不成多大的威胁!
      这也是汴梁城中的宋徽宗赵佶稳坐龙椅多年的原因。
      朝廷虽然腐败,但终究架子没倒。
      只能说朝廷底蕴深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三大起义军异军突起,刚开始打得朝廷措手不及,陷入被动。可终究昙花一现,没能动摇朝廷根基!
      几处战场打得热火朝天,济州晁家庄却被人遗忘了般。若非济州外官府设立的层层关卡和驻守在府城的军卒,人人除了轻松之余,就是有些紧张。
      凶神恶煞,凶名赫赫的济州晁盖好像已经彻底不行了,缺粮越发严重。已经可以看到流民队伍从济州往外逃离,人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如同逃难。
      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足以说明粮食吃紧,百姓扛不住。偶尔还有不少针对晁盖无能的埋冤言论。
      汴梁城宋徽宗和奸臣们得知这则消息后喜出望外,认为计策完美实施,晁盖被上千万张嘴给吃垮了。估计冬季前后,逃难百姓增多,离崩溃不远。
      濮州,恩州等地的路卡加强戒备,朝廷军队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大战。这也是朝廷士卒紧张的原因,怕济州官军困兽犹斗,不顾一切地殊死搏杀。
      可是外人又哪里知道?高丽国开京城在大半个月前就已经沦陷。驻守在边境的军队调回也无法避免。
      高丽本土势力为了争夺国家的主导权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济州岛上的大军为了摘桃子,连夜踏入高丽国土。在飞天虎扈成这个高丽贵族的配合下攻城掠地。
      接着一场彻头彻尾的大清洗。什么高丽国大奸臣,前朝余孽,妖僧妙清之流,全被一网打尽铲除。
      就在几天前,高丽国全境落入晁盖手里。
      其实犹如在倭岛时相同,大量百姓提前来到济州岛。快速涌入晁家军控制区域,形成一处处集镇,村庄,开垦农田,种植桑麻,或成为渔民等等。
      以最快的速度稳定局势,适应新环境,与当地民众融入。消灭掉那些能折腾有野心的主,整编投降的高丽士卒,安抚战乱惊恐的民众,进展非常顺利。
      高丽国设立东北都护府,病药师萧嘉穗任副都护,长史张叔夜,司马小天宝苏定,其余官职皆有任命。猛张飞杜???诙仁梗?芰毂?砉拔腊氲骸
      骑兵虎贲军,步兵血煞军,十万高丽辅兵,共二十多万大军驻守在高丽长城扼守女真人的侵犯。
      晁家庄输送部分文官步入仕途,又从高丽国启用不少本土官吏并加官晋爵,彻底废除了奴婢制度。民心快速稳定,进入战后重建,抚恤,规划阶段!
      从大宋朝采购来的粮食和各类物资涌来,挨家挨户的发放或者号召领取,令饱受战乱而饥饿的高丽民众眼眶湿润了,认为天朝上国是天降的救星。
      相比大和民族,高丽人骨子里自卑却愿意臣服强者。成为天朝上国一份子是众多高丽人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大宋东北王晁盖承认,又岂能不愿意?
      所以说,高丽国基本没有什么暴动现象。
      接管疆域非常顺利,战争带来的创伤也快速平息。随着擅长农耕和手工业的汉人百姓涌来,琳琅满目的商铺和美食云集的酒楼开张,一所所学堂耸立,教导孩童和成年人,普及汉文化,带来新生活。
      高丽,倭国共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第四八六章 谁能笑到最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