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五十八章 “经济作物”[1/2页]

寒门母子 东方红不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年底的时候,楚清再一次进京述职。
      这次是胡恒秋给了信让去的。
      皇上还是在御书房召见了楚清,询问今年各地棉花的产量。
      其实这都通过报告发给胡恒秋了,皇上应该是知道的,只是如今又要当面问一遍,楚清就想,皇帝到底什么意思?
      答案很快来了。皇帝问道:“看来各地都有所出啊!那么你今年还十文钱一斤收,是不是亏了?”
      那肯定是亏啊,啥东西一多就不值钱了嘛。
      看吧,这就是答案。
      棉花一旦大批量种植出来,那么棉制品必然会降价,楚清收购成本高,皇帝要赚不到钱了。
      楚清说:“臣跟皇上承诺的‘十年计划,这才刚起步……”
      胡恒秋马上插嘴:“俗话说,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们做事情也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
      你个没脑子的楚清!我让你进京,你就该想到这个问题,现在怎么还故意拿话堵皇上?胆儿肥了你!
      楚清说:“大人教训的是!下官正要说说这件事。皇上,臣以为,吉州是第一年试种,产量不高,但还是有所出;
      而新伦州这一次扩大试验田,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说明棉种的适应能力也不错,我们可以选种,在全国各地尝试了;
      棉花将成为能够普及的经济作物……”
      皇帝:“经济作物?”
      楚清:“嗯……就是能够提供原料、带来利润的农作物。”
      这个概念不太好描述,楚清就简单解释了一句。
      在大宣,“经济”这个词代表着非常巨大的意义。
      经济,“经世济民”,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在这个时代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非常有深度、广度、高度。
      而不是现代比较狭义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
      可是在皇帝的耳里,听出的是棉花这种东西普及后能带来的“经世济民”作用。
      于是皇帝赞同道:“好!‘经济作物,好!”
      搞得楚清莫名其妙的。
      “你接着说!”皇帝看到楚清发愣,说道。
      楚清:“既然皇上也有普及棉花的打算,那么价格维持不住现在的标准,臣以后将完不成十年内维持收购价格不变的承诺,但是请皇上放心,臣能保证‘缴税只增不减!”
      胡恒秋:“你都要降价了,怎么保证?”
      这是要楚清详细汇报的意思。
      楚清把“薄利多销”的方法说了说,接下来的一个时辰,三个人不吃不喝就讨论棉花了。
      李公公在门外候着,免得有人来打扰。
      听着里面不时传出的笑声,李公公寻思:“这是讲上故事了?”
      年后,楚清带着庆德十年的第一个任务,周游各州府。
      这一次楚清出行的队伍浩浩荡荡,除了自己和小宝的四十名护卫,还多带了两百个小子出门“见世面”。
      还有小宝的六个秀才小伙伴,尤正航和裴庆也在其中。
      快出城的时候,老黄忠架着马车大包小裹的追来:“清丫头!带老夫一个!”
      楚清问:“您怎么也要去?”
      黄忠说:“这么好的事儿老夫干嘛不去?别看咱年纪大了,可是胳膊腿儿都还利落

第二百五十八章 “经济作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