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六十二章、不拼命的大明,你们就能赢?[2/2页]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Mr木木木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优先度是排在“开拓东北”、“建立夏威夷贸易港”、“驱平西王西进”、“印度战事”这四件事情之后的。
      大明帝国毫无疑问是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国度。
      朱道桦现在是统治着人口数量最多的帝王,他的大明帝国本土就有四万万人口,算上朝鲜、安南、缅甸、暹罗等藩国的话,可能都突破了五万万。
      但对于朱道桦来说,最让他关注的依旧是“为中华开拓生存空间”这事儿。
      如今的朱道桦确实是感觉非常良好。
      因为他知道。
      他已经完成了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儿!
      他在这个国家和民族彻底沉沦之前,挽回了国家民族的气运,虽然这种改变要和付出了一些流血牺牲。
      但是这个代价和历史上中华民族所付出的代价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更重要的是。
      现在才1794年!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时期。
      大明帝国将会赶上这一波工业化带来的红利,引领第一次,乃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人类历史的关键节点上,牢牢占据生态位的上游——历史上的西方国家,不就是凭借着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吃掉了产业链最上游最肥美的果实,所以他们才能将全球的财富的大部分都集中到了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们才能实现物质的极度发达,所以他们国家的流浪汉都能比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通人获得更多的生存物质!
      所以对于朱道桦来说。
      和俄罗斯的战争、对印度的战争。
      都只是在历史长河之中的一点小事。
      真正的关键只有两点:
      1、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化!
      2、占据更多的生存空间和地缘政治上的高地!
      工业化和移民。
      这是关乎到大明帝国长治久安的最重要的“维稳工作”。
      而推进工业化需要的是政策鼓励和教育配套——这方面急不得。
      而移民东北,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事可缓不得!
      本来按照计划。
      在秋天到来之前,朱道桦要南下中都,去湖南湖北视察秋粮的情况。
      但他取消了这个计划,而是留在了北都,亲自督促东北的移民开拓。
      甚至还有在入冬之前亲自前往辽东、海参崴的计划。
      以向所有人表明皇帝坚决要推进东北移民的坚决态度。
      给所有投资人以坚定的信心。
      其实这个时代的中国真的不缺银子。
      连续几百年的贸易顺差让全世界大部分的金银贵金属都流入了中国。
      现在可不是后来搞洋务运动或者是之后的那个不能说名字的时代。
      那时候的中国。
      金融命脉和货币发行权都被帝国主义掌控。
      因此。
      沉淀在民间的资本无法被充分利用
      上面又是被帝国主义扶持的买办掌权了。
      买办天然就是要打压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的。
      而在现在的大明朝。
      自己不去当帝国主义掌握别国的海关就算是大善人了。
      所以金融主权是肯定操之在我的。
      而且现在的大明朝也建立了一个相对完善且拥有完全自主性的金融体系。
      在大明皇家银行事实上成为了大明的中央银行之后就退出了基础的储蓄、放贷的业务,从而全面负责明元的发行。
      而在大明皇家银行退出了这部分业务之后。
      各种银行、钱庄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开了出来。
      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也很快带动了中国民间资本的活跃,那些埋藏在大户人家后院的“死钱”被挖掘了出来,从死钱变成了充满了活力的四处要寻找利润的活钱。
      在朱道桦的引导下。
      大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因此。
      在这样一片大好的情况下。
      朱皇帝很快就募集到了差不多两千万明元作为开发东北的启动资金。
      而有了资金,招募移民,建立集体农庄等基层组织也就能开始展开了。
      这可真的是千头万绪的一大滩的事情。
      内阁、地方、军队,还有商业界等等都需要大力配合。
      若是别人来做,铁定是无法把这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在一起了,若是能做到....朱皇帝就算再宽宏大量,也怕是容不下此人!
      也就朱道桦这个皇帝有资格把各方面的力量都聚在一起完成这件大事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不拼命的大明,你们就能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