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一章、我大清以八旗为本[2/2页]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Mr木木木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玛,这朱道桦此文必不会得到儒生文人的支持,这中华之学,本用皆可,何需要用西学?”
      “我大清朝是以中学为本吗?”
      乾隆问道。
      十五阿哥一愣,看了看乾隆的脸色,顿时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冷汗一下子就流了下来,嘴里期期艾艾的,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乾隆见状气不打一处来。
      “老十七,你说呢?”
      十七阿哥永?都要哭了。
      皇阿玛这问题...
      太难了。
      平日里谁会去想这些啊。
      “这个...这个...”
      这个了半天。
      十七阿哥也没有这个出个所以然。
      乾隆压下了心中想要把这两人塞回去回炉重造的念头。
      就这个表现。
      若是太平盛世倒也没什么。
      但现在广东朱逆明显已经成气候了,想要彻底铲除恐怕至少要个五六年的时间才行。
      乾隆自己都快七十了。
      万一这中间有个什么好歹。
      就这两个,谁才能担得起这大清朝这副担子。
      这两人怕不是有哪个倒霉蛋成为大清朝的亡国之君了吧?
      乾隆被自己脑海中冒出来的念头吓了一跳。
      这大清朝的煌煌盛世,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北清南明的乱世呢?
      乾隆甩了甩头,冷哼一声:“中学是什么?”
      “孔...孔孟之道?”
      十五阿哥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
      “那我大清是以孔孟之道为本吗?”
      两名皇子对视了一眼,眨了眨眼睛,一脸懵逼。
      难道...
      不是吗?
      这大清朝的科举,考的是四书五经。
      这大清朝还宣传满汉一家。
      即使是满人豪贵也是以要学习孔孟之学的。
      乾隆都要被自己的两个傻儿子气的吐血了。
      这老祖宗忽悠汉人的话。
      现在看起来好像要连自己人都要被忽悠了。
      “是八旗,我大清之本,从来就不是什么孔孟之道,而是八旗!”
      乾隆说道。
      “太祖自辽东起兵以来,大清便有八旗制度,那时候祖宗可没有学什么孔孟!”
      乾隆实在是恨铁不成钢。
      孔孟都是用来忽悠汉人的。
      这大清朝的根本。
      从来都是八旗才是。
      孔孟可以不学。
      但若是没有八旗。
      这大清朝还是爱新觉罗家的大清朝吗?
      “八旗才是我大清之根本!朱逆宣扬什么中学为本,其心可诛!”
      乾隆怒道。
      两名皇子低着头,老老实实的接受教训。
      “你们再看看这个。”
      乾隆把手中的报纸递给了十五阿哥永琰。
      等两名皇子都看完了之后。
      乾隆才开口问道。
      “如何,对此文你们两个有什么想法?”
      这一回两人同样没有回答。
      乾隆只好又点将了。
      “老十七,你先说。”
      十七阿哥闻言后背冷汗直流。
      怎么就先问我啊。
      而且谁知道皇阿玛是什么心思啊。
      要是答错了...
      “这个...儿臣以为,朱逆说的是有些道理的....”
      “道理在哪里?”
      “这....人多了,人均土地就少了,人均粮食也少了,一旦发生什么灾害....那就是饥民遍地,乱民便会趁机作乱....”
      “所以王朝就到了要灭亡的时候了?”
      乾隆问道。
      “这....”
      十七阿哥永?一愣,这他哪里敢说。
      “老十五,你说呢?”
      老实说。
      十五阿哥也觉得朱道桦写得没有毛病。
      这王朝灭亡,好像真的是和这人地矛盾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看起来乾隆好像并不怎么认同啊?
      “我大清自入关至今也有一百五十余年,龙兴辽东算起来到现在也快二百年了。”
      乾隆冷笑一声。
      “按照这朱道桦的说法,那我大清岂不是要到了“人极多,地极少,国将乱之”的时候了?”
      乾隆反问道。
      听得两名皇子浑身都要被冷汗湿透了。
      这朱逆,还真是阴险啊。
      表面上说的是什么治乱循环。
      实际上是含沙射影,说的是这大清朝的国祚将尽。
      如果全国儒生都相信了朱道桦这一套说辞。
      这还得了?
      “朱道桦的【日月报】、【大公报】,说的都是一些蛊惑人心的歪理邪说,其目的就是为了扰乱汉人儒生之心,要动摇我大清之根本!朱道桦此燎,绝不可轻视,此乃大清一百多年来最大的敌人,比当年台湾的郑家,比准噶尔还要可恶,可怕!!”
      就在乾隆皇帝还在教训儿子的时候。
      一名太监匆匆而来。
      “万岁爷,忠锐公福康安到京城了....”
      乾隆闻言顿时也没有教训儿子的心思了。
      “召福康安!”
      乾隆摆摆手,让两名如释重负的皇子退下。
      ........
      “奴才福康安,叩见吾皇万岁,奴才有负圣恩,罪该万死.....”
      福康安一进来,就急忙五体投地,跪在乾隆面前。
      “先别急着请罪,起来坐着,给朕说说...这逆明的情况,你这十万大军,究竟是怎么一战就被击破的?”
      乾隆不耐烦的摆手让福康安起来,又让人搬来凳子,让福康安坐着说话。
      福康安坐了个半边屁股,开口便道:“万岁爷,奴才打了几十年仗了,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棘手的对手!”
      “棘手?”
      乾隆眉头紧锁。
      “逆明铳炮犀利,尤其是其有一种爆炸威力极大的开花弹,奴才苦心打造的黄埔大营,就是被这种开花弹轰击之下,几乎来不及组织抵抗,前面就溃了。”
      想起当初溃败一幕。
      福康安依旧心有余悸。
      “不过现在想来,明军的火炮虽然犀利,但是他们的战术使用也相当得当,火炮轰击,再以精锐步卒扫荡,配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
      福康安说道。
      “算起来,逆明战力之强,一强在火炮犀利,二强在练兵得法!”
      “火炮逆明能造的出来,我大清富有天下,造出来也是迟早的事。关键是这练兵之法....”

第八十一章、我大清以八旗为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