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五章、朱明王的大广东工业圈计划[2/2页]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Mr木木木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文未取,存款凭证永远有效的消息传出。
      汇丰银行,乃至于明王府的信誉。
      将会得到空前的提升!!
      这个价值,无可估量。
      伍敦元现在是真心想要五体投地了。
      这位的气魄之大,不愧是要争夺天下的人物。
      “忠诚,不知你们十三行是否有出海贸易的心思?”
      伍敦元一愣,急忙说道:“大王,在这之前清廷实行的是一口通商政策,内地是片板不得入海,还禁止民间打造两桅以上的大船,缺少大船的情况下,我们是没办法出海的。”
      “那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禁海的话,接下来的造船业和海运航运业就会得到井喷式的发展了。”
      朱道桦摸着下巴说道。
      伍敦元总觉得这位明王陛下说话有些怪。
      不过好在他也听得懂。
      于是他便说道:“如果允许出海的话,造船和航运肯定在未来这些年能赚钱的。”
      “忠诚想要投资这方面的行业吗?”朱道桦问道。
      要发展工业。
      光靠朱老板一个人的投资实在是有点过于单薄。
      最好就是把民间埋在土地下的银子都挖出来到市场上流通,活跃市场。
      “投资...造船?”
      伍敦元有点坐立不安,摸不准朱道桦的脉。
      “没错,造船业,还有航运业!”
      朱道桦说道。
      “最近在安南的广宁发现了储量巨大的煤矿,在河静发现了非常易于开采的富铁矿,储量也十分巨大。”
      朱道桦站了起来,摊开了一份地图,将煤矿和铁矿的具体位置指给伍敦元看。
      广宁的煤矿倒是没什么,虽然储量巨大,但是在广东、江西、湖南也有大大小小的煤矿资源可供开采。
      关键是河静的铁矿。
      这可是在国内非常少见的含硫量非常少的富铁矿。
      免去了脱硫的过程,河静铁矿冶炼工艺无需太复杂,便于大规模的冶炼。
      “本王的想法是,依靠红河河运和海运,将两地的煤铁资源集中大屿山岛,在大屿山岛建立大规模的冶铁工厂。”
      按照朱道桦的想法,大屿山岛以及后世的深圳、香港等地,将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工业区,这里有天然深水港,通过海运从安南、婆罗洲输入廉价的原材料,利用广东本地的充沛的人力资源。
      再加上明王府的引导,以及对南洋、日本、朝鲜,还有独占东西方贸易带来的市场优势。
      这里将极有可能成为孕育出近现代工业的地方。
      而大屿山岛将会是重点发展的重工业基地。
      冶铁、炼钢、机械制造,乃至于火枪火炮的生产,都会集中到这个近海的岛屿上,以后世的深圳为中心形成一片产业集群。
      “忠诚,这海运业,可有赚头?”
      朱道桦给伍敦元描绘了一个非常诱人的前景。
      伍敦元在心底估算。
      从红河河口到大屿山岛,距离不算长,而且也基本是靠着海岸线,没有海盗的威胁。
      成本不会太高。
      如果船运量很大的话。
      当然是有赚头的。
      “大王,如果是全靠船运的话,成本不算高,还是有些搞头的。”
      朱道桦点了点头。
      “忠诚,你去联系十三行的行商,本王可以和你们一起投资一个南洋船运总公司,前期就专做安南媒铁的运输。”
      朱道桦接着给伍敦元展示了一艘船型。
      “这是巴淡岛造船厂基于广船船型开发的三桅运输船,需要的水手人力进一步减少,载运量也大了不少,以后可以作为船运公司的主流运输船来使用。”
      “对了,巴淡岛造船厂以后也要搬迁到大屿山或是九龙、新安等地。”
      巴淡岛地处马六甲海峡,等打下广东,明王府的中心肯定是要转移到广州的。
      到时候巴淡岛上就不适合有太多的工厂。
      而只需要做好一个贸易转口的自由市就行了。
      .........
      就在朱道桦和广东大行商代表畅想大广东商业圈的美好前景的时候。
      一条消息在广州城内流传开来。
      并且迅速让整个广州城内的豪富们集体焦躁不安了起来。
      “嘿,听说了吗?那汇丰行根本不是什么英吉利大银行,是逆明的银行...”
      “呸呸呸,什么逆明,叫大明!”
      “对对对,是大明!大明的银行。”
      “看看,这就是手段,我看这清鞑也该亡了。”
      “胡无百年运,这鞑子都有了一百多年了,也算是够了。”
      “你说明王大军怎么还不进城呢?万一城内的丘八急了对汇丰银行的银库下手...”
      “下手?下什么手?我二舅的亲侄儿的表哥就在广州城守当差,那些丘八头子的钱也是存进了汇丰行的!”
      “哦哦哦,那就放心了,那就放心了。”
      随着广东巡抚郭世勋和广州满城内的老弱妇孺的撤离,广州城内的人们都知道。
      这座城的城头换上日月旗只是早晚的事情。
      城内的舆论并未影响到广州知府赵温。
      赵温在越秀山脚下的府邸。
      请的是苏州来的大师傅建的。
      亭台楼阁,雕梁画栋。
      此时的老赵相当的纠结啊。
      倒不是纠结钱财——广州知府当然是很富的。
      一口通商的广州,在这里做知府父母官虽然上头有广东巡抚、两广总督,还有个得罪不起的广州将军。
      可以说比起别的地方的知府是憋屈了许多。
      但是这憋屈得值啊。
      别的不说。
      老赵做了两年的广州知府。
      赚的钱就比他在别的地方当官加起来都要多好几倍。
      怀里面揣着的汇丰银行的存单可就足足有六万多两白银。
      本来的盘算是等广州知府卸任,他就可以回江西老家,买上几百亩地。
      耕读传家。
      这就是一二百年的富贵。
      老赵家从只有几十亩地的小地主,到有几百上千亩的土地的大地主,也全亏他赵温中第,做了官才得来的富贵。
      只是现在....
      好好的太平盛世,这逆明居然范海而来,眼看着就要占了广东。
      这太平盛世就会演变成为北清南明的乱世纷争。
      江西老家以后还是不是大清朝的地盘还两说呢。
      作为父母官。
      等城破的时候,免不了要横梁上一挂,来个与城共存亡,一死报国恩。
      只是这六万多两白银无论如何也是舍不得的。
      还有上吊...
      光是想想就痛啊。
      就在老赵在纠结着的时候。
      赵府的管家跌跌撞撞的跑了进来。、
      “老爷,不好了!”
      “汇丰银行是逆明的产业!”

第七十五章、朱明王的大广东工业圈计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