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5章 大隋的朝集制度[1/2页]

谋隋 不死的小鱼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转眼间,到了大业二年的十一月中旬。
      萧峰在长安,渡过了整整有三个多月时光,在太学堂读书也有三个月了。
      这几天,罗英娘来信,告之父亲罗艺已起程前往长安,参加一年一度的朝集。
      罗英娘所说的朝集,却是大隋的一项重要官吏制度,即称之为‘年关朝集制。
      年关朝集制规定:
      但凡天下五品以上文武官吏,即行营总算,群太守,守城将军、虎贲牙将太守,皆以每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抵达京都长安。
      十二月一日,由吏部逐一引见,于尚书省与众宰相,军堂等大臣们礼见,然后集于考堂应考,然公布于殿庭。
      这个相当于官吏每年的述职。
      罗艺目前是从四品武官,刚好符合朝集制中的最低级别,统一由尚书省吏部管辖。
      他是第一次来京参加朝集。
      按现代官制,他刚列入中央组织部管辖的领导干部,属于‘中管干部。
      朝集进京的官吏,主要任务就是一年一度的述职。
      述职分为书面考试和面试两个方式进行。
      书面考试,是朝廷吏部安排的的统一课考,就是考评
      过去一年他们的业绩,和对朝廷政策的了解成度。
      面试,按文武官吏分类分组,按级别高低,分别接受朝廷派出的若个考评组的当面质询。
      考评组,由左、右卫大将军衙门,左、右丞相府衙门,礼、吏、兵、户、工、民等六大部等组成。
      当然,对于重要官吏,大将军或宰相会亲临现场考问。
      这个对于在外为官的臣民是很重要的。
      因为综合考评之后,优秀的会嘉奖,中上的就能过关,而如果综合考评结果不好,那有可能要受责。
      轻者罚奉碌、除级,重者甚至要免官。
      当然,一年一度的综合考评,这中间十分讲究许多门道和关系,也是各门阀,派系重新洗牌,瓜分势力范围的一个主要途径。
      综合考评后,三品以上官吏,会被留下来参加朝廷的过年元会,顺便跟家人团聚。
      因为三品以上官吏,属于朝廷重臣,他们的主要家眷都应留在京都长安。
      尤其是正妻和嫡亲子女。
      而在驻地的,只有少数随从,如夫人,侍妾,管家等。
      这是一种朝廷节制外臣的手段。
      三品以上大臣的家眷在京都,住着宽大宅院,这既是一种福利,也是一种变相的人质。
      反正外臣出了什么事,倒霉的是家里人,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元会,即新年元旦之日的大朝会。
      这一天的朝会,就是朝廷的大礼仪,规模宏大的庆典。
      今年是大隋在长安最后一期朝会,杨广很重视,据说要搞得特别隆重,还请了不少外国贵宾。
      每年冬季,地方官吏必须严格遵照朝集制进京,也是防止各地长官不入朝,挟兵自重,甚至是割据的一种手段。
  &nb

第215章 大隋的朝集制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