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萧峰和李密连连回礼。
这李密果然厉害,一出手就是第一名,太学堂新科状元。
后世传闻中,李密曾是朝廷新科状元,萧峰估摸着,就是指太学堂新科状元。
萧峰在感叹李密的同时,也为自己能考取第三名,还是暗自庆幸。
这入苑读书,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萧峰抱拳也向李密恭贺道:“玄邃兄,恭喜考中状元,让定方羡慕不已。”
“彼此彼此,应该恭喜定方老弟才是,昨晚见识了老弟的高强武功,今日又喜闻中了榜眼,文武双全,了不起啊。”
此时李密的内心,也是甜蜜蜜的,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出人头地,大有作为,光宗耀祖是李密一生的追求,他争强好胜,是个宁争第一,决不做第二的人。
对于李密的恭维,萧峰只能呵呵二声应对,他现在关心的不是这个。
他看着远去的车驾,对李密问道:
“这两位先生是谁,俺看其他人都好像很害怕他们?”
“前面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名字叫薛道衡,国子监太卿,帝国大名鼎鼎的学者,儒家大祭令,今年已六十多岁了。”
“后面追随上去的是国子监少卿包恺,也是一位大儒,太学堂助教。”
萧峰明白了,今早有幸遇上两位当今大隋的国学太斗,实属幸运。
古代的助教,可不是现代大学中,比讲师还低一级的所谓的助理辅教。
大隋的助教,是教长之助,相当于教长助理,是个官职。
经李密这么一介绍,萧峰终于见到了两位在南北朝时期,最出名的大学者,当代大儒,大诗人。
包恺,在为官之前,曾在民间开堂授学,据说李密还专程前去拜访,请教。
他跟李密早有师徒之情,薛道衡认识李密,也就不奇怪了。
李密见萧峰在沉思,看了眼周围的人,低声道:
“不过,薛教长他老人家脾气火爆,很多人都挨过他骂,尤其是学儒学的那批学子,最怕遇到他老人家。”
“哦,为什么?”
萧峰看了眼四周,那些显得有些文静的学子们,不由得问道。
儒家可是当朝主流学派,许多大臣包括高?,杨素等可都算是崇尚儒学,诗文。
他们对薛道衡非常尊重。
杨广本身也是在诗文方面很有造诣,对薛道衡的才学也很推崇。
可惜的是,薛道衡跟古代学者大家一个样,有股酸腐的傲骨,不愿依附皇权。
以现代观点分析而言,就是古往今来的知识分子的臭老九脾性,总是跟领导拧着来,唱反调,属于不识事务。
最后,他被杨广所杀。
这倒是后话。
“听说他老人家和法家,道家的大祭令,互相看不顺眼,认为其他学说专搞强权统治,鱼肉百姓,就是…”
李密说到这里,也没再敢说下去了。
这话,在时下属于妖言惑众。
因为萧峰知道,杨广初期是推崇儒学的。
但中后期开始,他非常青睐法家和道家学术,搞强权,独裁,不顾百姓生存。
萧峰看了李密的脸色,就知道那后半句多半不是什么好话。
第213章 开学,状元和榜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