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当年龄大约二十左右,跟萧峰差不了多少,也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
他来到京城不到一年,却不停地听说起,大隋刚崛起的一位抗突厥英雄,他的名字叫萧峰。
王伯当江湖习气浓烈,比武争高低那是常态,心里早有了跟萧峰攀比、试探之心。
此时相见,他有些迫不及待,双拳一抱开口就道:
“素问萧将军大名,今日终于得见,若不嫌弃,找机会兄弟想请教一番,不知萧将军是否愿意?”
他这话一说出,众人都是大吃一惊的怔愣。
初次见面,张嘴就是比武。
麻痹的,也不瞧瞧这是在杨家私宴,未经主人允诺,搞当场挑战,未免有些孟浪鲁莽了吧。
虽然表面说得客气,但跟下战书也没什么区别。
李密大惊,担心杨积善和萧峰不悦,立即喝斥道:
“伯当兄弟,不得无礼,萧定方在北疆罗甸一战,那是有目共睹,从而威名远播,岂会浪得虚名?”
韩世谔在旁也说道:“个人勇武都是匹夫之勇,在沙场英勇击败强敌,才是英雄本色,改日有机会到军苑去讨教定方的排兵布阵,那才是真的。”
“就是,今日是杨总管的私宴,在这里比武恐怕不可适吧,咱们约个日子,换个地方比试也不迟!”
虞仁孝也附和一句。
他们不阴不阳的插嘴,模梭两可,原因很简单。
一是萧峰深入敌境近百里,以少胜多,生擒小王子,单挑突厥猛将,徒手杀死虎狼骑的头等武士,顺便还击溃了突厥精锐附离子,差点杀了突厥太子。
这一连串的奇迹,都堆在一个年青人身上,也太神奇,太骁勇,太会打仗了呀!
在京城,大伙都是道听途说,谁都没有亲眼目睹,将信将疑那是最正常不过了。
二是萧峰出身寒门,连一介布衣都不是,从小读书和拜师学艺的可能性极小,几乎为零。
虽然后期拜师罗艺,但也是这二年的事。
而武功与兵法,靠日积月累,决非一蹶就成,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是明摆的事实,毋庸置疑。
那萧峰这些打仗的本领,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这能不让人怀疑吗?
这些疑问,实际上在京城士族门阀的圈子里,早就有人提出来过。
可以想象,门阀贵族向来是轻视寒士,十分瞧不起人。
你说,寒门竖士有此蛮力,逞匹夫之勇,这好理解。
但说能指挥若定,以少胜多,那就是谋略,兵法。
这下,许多人就不好理解了。
这个疑虑,李密首先就有。
杨玄感和杨积善他们同样也有。
其他人等像韩世谔,虞仁孝他们没有吗?
萧峰明白,在厢房里所有人,对萧峰本人的武功,和领兵打仗的能力,都是有所怀疑的。
他当然也想过,这次到长安来学习,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交朋友,积善缘。
在时下阶级社会里,一个寒门竖子去交朋友,靠什么去交?
&nbs
第209章 初见杨玄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