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在遥远的边疆,还有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大隋国人。
在这些大隋国民的心中,中原帝国是强盛而富足的。
皇宫内城。
位于文华殿的御书房中。
大隋帝国的大业皇帝杨广,正襟端坐在上首榻上,目光如炬地在批阅奏折。
他三十六七岁的年龄,容颜?伟,雅量瑰姿,质性过人。
登基后,他立帝号为大业。
意为展开宏图大业,让四海仰慕,成为一代圣君。
完成不世之丰功伟业,开创更强的国运,让杨氏皇统,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像周、汉一般,载入史册,代代相传。
任谁也想不到,后来的历史跟杨广自己开了大玩笑,到他这边就戛然而止了。
他并没有实现长治久安,数百年的皇图大业。
那是后话了。
至少现在的杨广,他是雄心勃勃,并非昏庸无道。
经过这次登基之前的宫变事件,让杨广深知权贵豪门猛如虎的道理。
他决心要对世族豪门宣战。
宣战的第一步就是计划迁都。
在豫州洛阳建立新都,远离这个被世族豪门包围的古都长安。
脱离关陇旧阀势力范围,迁走这里豪门,让他们如无根之水没有了地利优势。
同时对河东、青州、江南等地进行有效监督。
其次是开凿运河,疏通南北,加快南北融合,让北方士族与南方侨族能够合一,实现真正隋朝大兴。
然后推广科举,选拔寒士,动摇门阀控制升官等弊端。
登基一年来,可以说杨广还是非常励志,并非后世所传说的那么荒淫无度。
他励精图治,大胆重用庶族人才,休战养息,使国力强盛。
但登基之后,有关弑父杀兄篡位之传闻,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枚刺。
这世上为了皇位,子弑父,叔弑侄…比比皆是。
一旦权掌天下,还有何惧耳?
然而,现在的杨广,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节,爱惜羽毛。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载入青史的一代圣君。
但要做到这些,何其之难。
因为宫廷当中,许多事情是说不清楚的,真相也不可能大白。
谁信呢?
他唯一希望,通过大刀阔斧地变革,国富民强,四海仰望,让世人认为他是个好皇帝。
此时,正在批阅奏折的大业皇帝,突地龙颜不悦,继而大怒。
他将手里的奏折愤愤地扔在地上,拍着案几怒吼道:
“这便是朕的股肱之臣,忠贞之臣么?当朕是痴儿还是傻子,就是一场几万人的袭扰战,竟败得一塌糊涂,丧师辱国,居然还想推诿责任!”
奏折摔在刚进门的尚书右仆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的脚边。
宇文述收拢脚步,脸上神情不动,将奏折捡了起来,膝行几步,放在案桌上。
而后又垂下一颗满带白发的脑袋,任由大业皇帝发泄着怒火。
他深知大业皇帝的脾性。
龙吟虎啸时,切不可多言或劝说,过一阵子他自然就好了。
杨广是个隐忍性强和城府甚深的皇帝,主意大,一旦认准的东西,旁人极难去改变他。
第119章 乘人之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