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是大隋帝国北疆,中北部一个重要城池。
它处在雁门关和定襄之中,战略意义重大。
当年大秦始皇帝,曾派出大将蒙括率三十万大军在雁门关外北击匈奴。
蒙括在此筑城养马,所筑之城故名马邑。
在西汉时期,马邑发生过若干起著名的事件,最著名的就有西汉武皇帝刘彻,设计围猎匈奴单于的‘马邑事变。
一个很周详的计划,由于一个小的细节,一个可耻的汉奸,结果让匈奴单于的十余万人马,从容退回漠北。
功亏一篑。
汉初名将韩信,也曾在此驻扎。
长期以来,马邑作为大隋帝国之前,许多朝代的边城,第属于偏远边塞。
在广大中原***眼里,视这里为畏途。
穷山恶水,鸟不拉屎。
除了经常来打劫的塞外游牧部落和北胡马匪之外,甚少有人抵达这里。
在朝廷惩罚犯罪的人犯之中,便会听到发配前往马邑军前听用。
从中,便可以知道这里的险恶了。
但数百年的积聚生息,马邑总算也聚集了数十万百姓,有了发展。
只要有人,便多少有些油水可捞。
但大隋帝国的***们,仍然不愿意到这里来。
因为塞外突厥人和北胡马匪经常会突然入侵,尤其是每年秋收季节前后,那是北胡蛮子们掠夺的大好时机。
在这里为官,便成了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的勾当。
如没有足够的诱惑,谁愿到这里来?
所以,在这里为官的,都是庶族出身的武官,或直接就是寒门竖子。
相当部分还是戍卒提拔上来的。
炀帝登基,将马邑独立为郡。
说明,马邑的经济、军事等,战略地位重要性在提高。
因为是军事边城,所以,这里的最高长官就是驻军的守将。
马邑边军现在的守将,是定远将军史万忠,五品衔。
史万忠在这里一呆便是二十几年,从一个青涩的青年,一直做到满脸皱褶的花白头。
其实今年,史将军还只五十有三,身体还健朗。
但朝廷有人让他告老还乡回故里。
史万忠是大隋名将,左府卫大将军史万岁的堂弟,西北凉州人士。
当年,跟随史万岁在北疆中西部抗击突厥人,他从一名戍边小卒,凭军功一步步上升至今。
开皇二十年秋,抗突厥凯旋而归的大将史万岁,受权臣杨素设计陷害,被隋文帝杨坚当庭处死。
事后,隋文坚杨坚也觉得史万岁死得有些冤,但作为皇帝,他不可能承认自己的过失。
所以,此事并没有波及到史万岁的家人,族亲和部下。
皇帝没深究,并不等于权臣杨素和太子杨广他们,也放弃追究。
因为杨素明白,杨家与史家的这个梁子,算是结上了。
只有慢慢消弱史万岁的势力范围,直至消声匿迹,杨氏家族才是安全的。
史万岁冤死后的六年间,史万岁原有的部下和党羽,大都被铲平,下狱或解职。
史氏族亲的许多人,被迫流落民间藏匿起来。
唯有史万忠处事小心谨慎,加上马邑这个边关要塞,一直在汉王杨谅的势力范围之内。
所以,杨素一直办法去动他。
第081章 保境安民,忠臣良将[2/2页]